[翻译]森博嗣《地球仪的SLICE》解说 by富坚义博

解说 


富坚义博


顺带一提,我推荐的篇目是《小鸟的报恩》、《石塔之刹》、《秋子于我有恩》。以上,我的解说完了。

我是认真的。

下面这些话,全部当成是杂谈也没关系。对于第④类参考解说而买书的朋友们,非常对不住。

接受了邀稿之后我强烈地感到,对他人的作品,尤其是喜欢的作家的作品评头论足,真是有违我的本性。实在太羞耻了——涵盖了字典上所记载的“羞耻”的所有义项的羞耻难当。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几乎始终处于非正常的精神状态,鉴于这种状况,还希望各位以宽容的心态来看这篇东西。

那我们开始吧。

人们在选购小说书之际,总有其选择那本书的理由。那个理由大约也与对那部书的评价息息相关。在这里,我将买书的动机分为九种。我喜欢做这种分类的工作。

  1. 是作者的书迷。或以前读过该作者的作品而感到有趣。

  2. 看了评论或预测而产生兴趣。

  3. 朋友、认识的人推荐。

  4. 读了解说。

  5. 因为书腰上的广告语(比如“荣获○○奖!!”之类的)。

  6. 喜欢书的装帧(即所谓以貌取书)。

  7. 被标题吸引。

  8. 看了后记或封底上的剧情介绍,又或者读了开头的几页而觉得有趣。

  9. 其他(比如在书店里站着读完了全书而觉得有趣、捡来的、别人送的、买错了的,等等)。

多提一句,仅限漫画书,我极度偶尔地会买讨厌的作者的作品,以再度确认对其的讨厌。这大概算是⑨吧(抑或是①的特殊形态?)。此外,还有不知晓故事的全部内容就无法安心阅读或不会去读的特殊形态,这或许可以归为③的变种。我是无论电影还是小说,对于想看的作品,看之前接触的信息越少越好的类型,所以不太能理解这样的人。比如看电影,要是宣传片里就说什么“最后会有惊天大逆转!”,岂不是反而泄露了结局么。这样让观众在观看之前就预想到最后的包袱的作品比比皆是,真是徒劳无益。当然,读小说的时候,明知道是叙诡但读着读着依旧踩入陷阱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就是了。

抱歉开场白说得太长了。

我会买森博嗣先生的书,契机是⑦。那本书的标题是《全部成为F》。我“哦?”地打起兴趣,随即转到了⑧,然后拿着书走向了收银台。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读了那本书,之后对于森氏作品,基本都是①了。

若要简洁地说明我是被森作品的哪一点吸引,果然还是标题吧。不经意地路过书店,放眼望去,看到某本书的标题让我“哦!?”地眼前一亮,伸手取来,目光转移到作者栏,“森博嗣”三字映入眼帘。即使转为①后,这样的过程也一再上演。

每逢这时,我总是想到一句话叫“人总是渴望自己没有的东西”。森氏作品的标题所凝缩的魅力,不妨概括为“理科的芬芳”。对森博嗣的书迷而言,“理科悬疑小说”之类的评价或许早就是陈词滥调了吧。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就算绞尽脑汁地写出点什么不同于自己的印象的东西也否认不了这一点。

正如森氏自己在著作中指出的,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理科人和(自认为的)文科人。而(自认为的)文科人,对于包括理科人在内的一切散发着理科气息的事物抱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当事人都这么说了一定错不了——没错,我就是文科人,对理科的一切抱着憧憬与嫉妒与畏惧相混杂的心情,仿佛输人一筹似的始终生活在淡淡的阴影里。这么说有些夸大,实际上并没有这么悲惨。症状大约是在读那些伪科学书[译注1]的研究书时,对其中的吐槽内容时而看得明白时而看不明白因此一喜一忧这种程度吧。此外,对于妻子出身药科大学,持有药剂师资格,我也抱着轻微的妒忌。

会抱有这种负面的感情,是因为当初发现自己是个文科人的契机来源于挫折。我的话是因数分解。还有人更早地在分数计算的时候就和理科诀别了。如此诞生的文科人,大多厌弃着理科,但也有同样多的文科人,对理科怀抱着憧憬。

恐怕有不少与我一样的文科人,是被森博嗣作品的标题所散发的理科的气息所吸引而开始阅读的吧。然后,这些人(也包括我),一页又一页地读了下去——因为那种理科的芬芳也从正文的字里行间散发出来,从舞台设定,到情景描写,到人物台词,无处不在。

其中尤以犀川创平与西之园萌绘系列散发出的芳香最为馥郁。上文提到的《全部成为F》即犀川与西之园系列的第一作。本书也收录了两篇此二人登场的故事,《石塔之刹》即其中之一。主人公犀川创平本身就是国立大学工学部的教师,对于扭曲的文科人来说简直是非挑战一下不可的设定。

然而,说到这本《地球仪的SLICE》,通篇读下来我的印象,却是颠覆上文所说的我对森氏作品抱有的那种固定的观念的。我认为这是一本文科味浓厚的书。或许有人会说,既然读的是小说那文科味重不是理所当然的嘛——诚如您所言,但我确实是这样感知的,所以只能这么说。

“文科”、“理科”这两个词是相当暧昧的,其定义可说是因人而异,我想表达的内容难以正确传达的危险性很高。但姑且还是用着这两个词吧,毕竟,这是我读包括这本《地球仪的SLICE》在内的森氏作品而得出的结论里,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为阐述结论,请允许我引用森博嗣本人的一言:“可以视文科为理科的一部分”——我对此表示赞成。

在此,我尝试给“理科”、“文科”这两个词下个定义。以下,打引号的“理科”指的是我定义的含义,而不打引号的理科则是字典上所解释的通行的含义,虽然有些麻烦但还请多担待。

我所定义的“理科”,指的是“世间的一切事物”。

而“文科”,是在“理科”之中特指“由人与人的关系而产生的事物”。杀人是“文科”,而凶器是“理科”;诡计是“理科”,而铺设诡计的人与识破诡计的人之间的互动是“文科”。

“文科”的醍醐真味在于解答因人而异,或根本没有正确答案。森氏的这本书里,收录的正是这样富有“文科”味道的作品。各位若愿意一读,一定能明白我所说的是哪篇。我自己一读再读,脑袋却晕晕乎乎。

在这本书里我所感受到的,是“文科”的味道。这使我一改对森氏作品的印象。

如果把我的想象画成图,大概是这么副模样:

首先有一个“理科”的大圆,而其中有个“文科”的小圆。“文科”的圆的直径等于“理科”的圆的半径,其圆周上的某点与“理科”的圆的圆心重合,“文科”的圆大约位于“理科”的圆的右上方。为什么是这个位置,以及为什么相对于“文科”,“理科”的圆有那么大,都纯属我个人的感觉,没有可作具体说明的根据。

在此基础上,若要把我对森氏作品的印象也画成一个圆添上,那么这个圆的圆心位于“理科”的圆的圆心上,大小……随各位自由想象。可能很多朋友会想“喂喂这也算说明么”,但没关系,重要的是位置。没错,无论各位脑中浮现出的森氏的圆有多大,只要其圆心位于“理科”的圆的圆心,那么这一森氏的圆里“理科”和“文科”所覆盖的面积的比例大体是不变的。我这个表述是非常文科的。

好了,让我讲结论吧:

本作是一部以绝妙的平衡兼容了理科与“文科”的短篇集。

身为理科人的森博嗣十分擅长“文科”。

嗯……果然最终得出的结论既不有趣也没什么特别呢。不好意思。

对于第一次接触森氏的作品,想要参考解说而决定是否买书的人,偶然地翻开书本碰巧看到这一页的你——我推荐的篇目是《小鸟的报恩》、《石塔之刹》、《秋子于我有恩》。以上,我的解说完了。

  


译注1:原文为「トンデモ本」,指因作者的无知或妄想而使读者从与作者的意图相背离的角度获取乐趣的书,尤指那些一本正经地宣扬伪科学或主张灵异学说的读物,然而因思想、伦理问题而难以使读者获得乐趣的伪科学书不在其列。日本于1992年结成了「と学会」,每年评比颁布「日本トンデモ本大賞」。此地译为“伪科学书”似未能完全说明其性质——候补译名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书”。

 

 

原文出处

森博嗣『地球儀のスライス』 講談社文庫 2002























==========

啥?竟然还有人往下拉……

好吧,下面是私货,请容忍。

==========

译后记      

 

顺带一提,我推荐的篇目是《石塔之刹》。

我会买这本《地球仪的SLICE》的动机是④,即冲着解说而买的——确切地说,并不是冲着解说的内容(因为买之前根本未读过解说)而是冲着富坚的名字买的——这么看来,或许归为③的变种更加合适。身为漫画家而为小说家写书评,身为集英社作家而为讲谈社写书评,本身也算比较另类的事了。但正因如此,我确信富坚是出于对森博嗣的热爱而执笔,而这篇书评是反映富坚的真实想法的。

十分惭愧,此前我对森博嗣的作品并没有更多的了解。鉴于我买书的动机,书到手后我首先翻阅的是解说的部分。初读时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篇好的解说——首先它就不符合一般书评的体例(给平山梦明写的解说则比较符合),几乎没有关于作品内容的介绍,也没有对写作手法或意图的具体的点评分析。从把这篇书评列入翻译计划到今日终于贴出来时隔很久,迟迟不敢动手的原因便是我自认未能领会到这篇解说的妙处——或许是我未读过原书之故。

终于把原书通读一遍之后,我转而认为这是一篇富有水平的、高屋建瓴的解说。当我不知如何总结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想时,想起富坚在解说里所说的“理科人所写的文科味浓厚的作品”这一评价,感到真是恰如其分,佩服不已。而不涉及对作品的具体介绍与点评,也正符合了富坚本人在文中所说的“对于想看的作品,看之前接触的信息越少越好”。得益于此,我充分享受了故事,不由十分感谢。

出于同样的减少剧透的考虑,还是不多谈小说本身,而聊几句富坚吧。

我认为富坚是富有知识分子气质的漫画家,这篇书评使我更确信这一想法。尽管也可以举一些表面上的证据,譬如能考上国立大学就比大多数的高中学历或三流大学出身的漫画家更接近“知识分子”,或者,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常常光顾书店读文学书,但更重要的是,如这篇书评所展示出的,严密的文风所体现的,对于理性的尊崇。尽管他一再地说“我就是这么觉得的,没有办法”之类看似随性的话,但于我看来,能谦虚地认识、接纳并展示自己非逻辑的一面,恰恰是理性的人的所为。同样地,如酷拉妈之前所评价的,自居文科人而坦诚地告白自己对于理科所抱有的憧憬与自卑相混杂的心态,恰恰是一个真正文理兼备的人的表现。

顺带一提,我推荐的篇目是《石塔之刹》,以上,我的废话完了。

评论(6)
热度(97)
  1.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